第461章 不死世家(1 / 2)

朝堂之上,君臣同心的事情不多,可是一旦做到了,那么执行能力之强,绝对是恐怖的。

包黑子当上三司使之后,他早就想动盐法,这个念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。

包拯记得,他小时候,食盐一斤不过12文,最多16文,可是到了近些年,食盐价格超过了30文,翻了一倍不止。

如果说加更增加了,质量变好了也还说得过去,可是现在的盐,是越来越差,里面都是沙土杂草,粗粝无比。

稍微讲究一些的人家都吃池盐,或者井盐,而一斤上好的井盐能卖到500文以上,普通百姓是无福品尝的。

短短二三十年,盐价暴涨,质量却垮了,毛病出在哪呢

包拯看来,就是朝廷废除了专卖专营的制度。

以往所有食盐的生产和销售都是朝廷负责,其中贪墨很多,浪费极大,弊端丛生,许多有“见识”的官员就主张交给商人,让他们负责运销,朝廷只管收税,既简便,又能让百姓得利。

年轻的赵祯听信了这帮人的忽悠,果然放开了食盐,盐税倒是从1200万贯涨到了00万贯,看起来是有些成效的,大臣们也都拿成效忽悠搪塞皇帝,可他们不愿意说的是,盐价暴涨近两倍,真正的大头儿,可以说八成以上的利润落到了盐商的口袋里,渐渐的,百姓吃盐都变成了奢望

原来所谓的利国利民,根本成了一个笑话,只是有利于商人。

许多人也觉察到这个问题,或是不敢说,或是说了也没用,一大帮被盐商喂得饱饱的官吏拼命护航。

朝廷想要调整盐税,他们就说增加商人负担,最终会害了百姓,往往不了了之如果不是涉及到了西夏,涉及到了国策,还是动不了食盐这一块。

但是既然撕开了口子,把弊端都展现出来,那就没有客气了。

包拯果断采取行动,盐商不是不卖盐了吗

那好,你们就永远别买了

包黑子直接封了八家最大的盐铺,并且贴出告示,晓谕百姓,秦凤路等地以粮换盐,在洛阳依旧有效,可以用粮食换青盐,也可以折算成铜子,一斤粳米折7文钱,换句话说,14文钱就能买一斤青盐。

比起现在的盐价,又便宜了一大截。

包拯先调来了5000石,由于货源还不充裕,只能采取限购的措施,一家只能买3斤,可即便如此,也大大缓解了缺盐的窘境,老百姓是欢欣鼓舞,非常喜悦。

洛阳由包拯主持,那边司马光已经和西夏联系,准备扩大进口青盐。

两记重拳打出,洛阳的情况瞬间安稳下来。

区区盐商,也想逆天真是不知死活吗

许多人都以为这场食盐的较量已经结束了,毕竟双方的实力差距悬殊,陛下和诸位相公又是如此坚持,包拯和司马光都是干吏,已经是板上钉钉,还有人能翻盘吗

“还以为王宁安多厉害呢也不过如此”

一个中年人,衣着考究,手里不停盘着一块润如羊脂的美玉,眉宇直接,透着贵气和高傲。在他的面前,刘几和席汝言就仿佛是两个奴才一般,战战兢兢,局促不安。

刘几先开口道:“崔公子,我等无能,没能挡住朝廷倒行逆施,惭愧,惭愧”

这位崔公子呵呵一笑,“不碍的,你们挡不住的,知道为什么吗”

席汝言急忙道:“请公子赐教。”

“嗯,不妨告诉你们,文彦博那个老货虽然不动声色,可是他的儿子却是上蹿下跳,找了不少人。”

“哦”席汝言惊道:“莫非文彦博和王宁安早有勾结,那她们打算干什么”

崔公子呵呵一笑,“文及甫自以为做事机密,可西北的事情,有瞒得了我们崔家的吗他们想的是收商税”

“什么”

刘几和席汝言都吓得站了起来,前面已经提到过大宋的商税问题,就不多说了,总而言之,士绅靠着特权,给自己免税,就拿洛阳来说,有上万家各种各样的店铺,有大的,也有小的,一年到头,洛阳的商税还不到30万贯

能收上这么多,还要多亏大宋的官僚体系能干,总没有像明朝那样,偌大的国家,连几十万都收不上来

不说别人,光是刘几,席汝言,他们的族人就做不少生意,一听到商税两个字,都给外敏感。

“崔公子,这消息属实”问完之后,刘几又觉得自己糊涂

崔公子能胡说八道吗

“他们准备怎么干”

崔公子摇了摇头,“这个具体的还不清楚,但是有一点,盐就是突破口他们应该是想从盐下手,然后把其他的商品也纳入其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