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五十三章 五相之力 (端午安康)(1 / 2)

靖安侯 漫客1 1887 字 27天前

虽然相权在这个时候,早因为群相制,已经被分割成了碎片,不复从前那种只落后君王半个身位的威风。</p>

但是,中书五个宰相里,只要有三个人协同一心,那么依旧是权柄炽盛的完整宰相。</p>

再说了,哪怕分割成了五个人,这五个宰相每一个人,也都是跺跺脚天地动摇的大人物,每一个人的地位以及权势,都要胜过六部尚书不少。</p>

不是因为职权比六部尚书大上多少,而是因为身在这个位置上,地位足够高,权柄足够大,就会有很多人攀附上来,门生故吏也会越来越多。</p>

可以这么说,每一个宰相,都代表着朝廷里的一股势力。</p>

如果是杨敬宗和张敬那种可以被称为一党的宰相,那就更是权势无边了。</p>

沉毅现在的地位,哪怕是面对陈靖,都要稍微带着一点小心,同时面对五个人,那就要字斟句酌了。</p>

沉毅心里,是有一些惊讶的。</p>

因为他的事情不大,只需要中书这里走个流程就好了,根本没有同时惊动五位宰相的必要。</p>

不过陈靖既然开了口,沉毅也没有拒绝的余地,只能微微点头,表示同意。</p>

毕竟他是两榜进士出身,到现在也是文官身份,还是要给这些老头管着的。</p>

当然了,大陈以文制武多年,如果当了武将,更要被这些宰相管的死死地。</p>

陈靖又跟沉毅说了几句话,过了一会儿之后,便起身背着手离开,开口道:“走,咱们去议事堂说话。”</p>

中书议事堂,是中书省里一座房屋的名字,但是同时又不只是一个名字,更像是一个衙门,一个机构。</p>

因为几位宰相,并不都是中书省的,但是只要进了议事堂,就都是宰相。</p>

只是因为议事堂设在中书,他们才被成为中书宰相。</p>

中书沉毅来过不少次,几位宰相也都见了个遍,不过他还是第一次去议事堂,跟在陈靖身后,没过多久,沉毅就被带到了一间不怎么起眼的房间里。</p>

房间里陈设非常普通,看起来就跟寻常人家的客厅没有什么分别,唯一的区别就是,这间房间里没有设主客位,只有六把椅子,设在左右两边。</p>

陈靖走进来之后,便自己寻了一把椅子坐下,沉老爷看了看唯一的那个空座,却并没有走过去。</p>

因为他心里清楚,自己现在还没有资格落座。</p>

环顾一眼。</p>

五位宰相陈靖,谢旻,岳谦,余芳,崔煜已经全部到场。</p>

沉毅对着众人抱了抱拳,低头道:“兵部沉毅,拜见诸位相公。”</p>

几位宰相里,只有宰相谢旻面带微笑,其他四个宰相都没有什么表情,陈靖咳嗽了一声,对着沉毅开口说道:“沉侍郎,我等有些问题想要问你。”</p>

沉毅面色平静:“陈相但问就是。”</p>

陈靖点了点头,开口问出了第一个问题:“今年淮安军,是守是攻?”</p>

皇帝给沉毅的旨意,年前就已经发到了中书,但是旨意里只说让淮安军扩军两万,并且许沉毅在淮安便宜行事,并没有在圣旨里,写明白是攻是守。</p>

皇帝这么做,自然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。</p>

说的直白一点,就是不想跟这几个老头扯皮。</p>

沉毅微微皱眉,拱手道:“陈相,战场上的事情,瞬息万变,下官奉旨意统兵,自然是随机应变。”</p>

他这话一说出口,宰相崔煜便忍耐不住,问道:“怎么个应变法?”</p>

沉毅不咸不澹的看了看这个跟他关系最差的宰相,澹澹的说道:“崔相,所谓随机应变,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况,做出不同的变化应对。”</p>

“这是古人传下来的成语。”</p>

这句话就有点阴阳怪气的味道了。</p>

是在讥讽崔煜不读书。</p>

崔煜能够拜相,自然也是进士出身,而且崔家是数百年的大家族,诗书传家,家学渊源,听到沉毅这句话之后,脸色立刻变得难看起来,他拍了拍手边的茶桌,怒声道:“老夫问的是,淮安军都有哪些变化可以应对!”</p>

沉毅先是看向另外四个宰相,然后才看向崔煜,面色平静道:“崔相,淮安军的变化就是,敌攻我守。”</p>

沉毅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敌退我进。”</p>

听到这四个字,崔煜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桉,他扭头看着陈靖,开口道:“陈相,你听见了。”</p>

陈靖点头。</p>

“崔相不要着急,问清楚再说。”</p>

他又看向沉毅,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后,问道:“沉侍郎的意思是,今年淮安军准备北上了?”</p>

“有机会,自然是要北上的。”</p>

沉毅看向诸位宰相,澹澹的问道:“诸位相公,都不同意北伐么?”</p>

这句话,让陈靖心里一跳,他连忙说道:“不是不同意。”</p>

这段时间里,皇帝给他这个首相的压力比较大,而且随着前线战事顺利,这种压力越来越大,到现在,陈靖这个首相也不得不从中间派,慢慢变成北伐派了。</p>

说得再直白一些。</p>

他如果不变。这个宰相也就干不下去了。</p>

咳嗽了一声之后,陈靖整理了一下言辞,开口道:“沉侍郎,议事堂的意思是,两国之间的国战不可轻启,如今我大陈也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,在朝廷正式北伐之前,淮安军不宜…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