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时候三个市场会形成平衡,东市的东西一直比较好,城南市场中高端的产品少。
除非是有人租了铺子,然后自己经营好东西,不过城南有钱的人少。”
李易知道会有分流出现,百姓们图个新鲜去新市场看。
过些日子,百姓还是喜欢到自己熟悉的地方买东西和吃饭。
李隆基颔首,咽下嘴中的菜:“这日你管了?”
“管不管都行,损失不是很大,明天东西两市的人带来的东西会减少,更有人带东西去新市场。”
李易如是说,实际上决定帮东西两市暂时平衡一下。
晚上抄一遍,肉买回去额外加工,菜就制作成干菜和咸菜。
庄子里也要吃饭,自己不杀牲畜,骨头什么的庄户愿意啃就啃,剩下的送给提供免费汤的地方。
未来几天,会制作大量的腊肠和腊肉,用熏和竹屋送风阴干的方法,可以多放一段日子。
庄户不爱吃腊肠和腊肉,主要是李易不爱吃,嫌口感不好。
别的香肠,又保存不了几天。
“今年京兆府人口可超过二百万?若是,还需建更多的房子。”
李隆基关心人口,眉宇间又忧愁之色。
“三哥,二百万绝对有,对于逃户来说,京兆府是好地方,不用担心粮食和工作问题。”
李易看出来了,人多了,吃饭就多,京兆府养不起。
那么多的人,干什么活儿?
“给为兄说说。”李隆基的愁绪在刹那间消失,李易说有办法,保证有办法。
“人过来组织好,修路,往山南道修。
同时从别的县挖山皮土,给出产连种子都回不了本儿的荒地铺上一层。
秋天开始种大棚,冬天蔬菜下来,修好了路,向山南道贩卖。
去年卖了豆子,双方各取所需,今年路更好,卖蔬菜。
拿棉被保温,黄瓜、茄子、生菜等,可以坚持到地方。”
李易知道更多的人过来是什么目的,要个户籍。
落了籍贯,便放下心,不再是逃户。
到时候百姓自己会选地方生活,有的还可能去山南道,有的向北。
“粮食从河南道运?估计河南道的水田已经放水了,马上会种植籼米。”
李隆基把粮食的事情补充一下,山南道自然也有粮食。
山南道的河流不比京兆府少,再往西北不能卖蔬菜了。
那里是蜀地,蜀地冬天有青菜,气温没低到蔬菜无法生长的程度。
“然!”李易忍痛:“隔年后,拆了大棚,种棉花。加工棉花,需要人手。”
“还有其他的小规模养殖业,养蛆、养鸡、养蝎子、养蜈蚣、养蟾蜍,我都有技术。
蝎子、蜈蚣、蟾蜍,属于药材,直接到野外抓费劲,不如养起来。
一个小区域养一种,朝廷收也行,我收亦可,产业多样化,相互辅助。”
李易说完,低头吃饭,再不吃就全凉了。
彻底放下心的李隆基吃得香,不着急了,事情全由李易安排。